列位看官,上回说到王建的早年经历,堪称精明的法外生存大师。今日咱们单表他那个响彻千古的绰号——贼王八!你可别小看这三个字,那可是正儿八经写进正史的。正史向来注重帝王的威严,却把这带有强烈的贬义和戏谑色彩的绰号配资炒股股票,明明确确地记载下来并广泛流传。古今中外,独此一份儿!
贼王八冠绝千古 屠淫王稍逊三分诗曰:
前蜀天子有美名,贼号王八传古今。
四朝史书全记载,古今帝王第一称。
话说北宋大文豪欧阳修编写《新五代史》,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:(王建)少无赖,以屠牛、盗驴、贩私盐为事,里人谓之“贼王八”。好家伙!这可是堂堂正史,中国“二十四史”之一,竟让泼皮骂街的声音“哧溜”一声,赫然窜进了圣贤书!就好比现在国家档案馆里存着“张三,外号二流子”。这么写,你说稀罕不稀罕?
更绝的是,稍后的司马光编《资治通鉴》——那可是帝王的教科书——也原样照搬。而且在写王建战事时,煞有介事地补了一句“人谓王八缠城”——原来公元893年他围成都时,三年不退兵,当真如那王八咬死不松口,硬生生要啃下这当年的西川锦绣地、如今的天府美国都!瞧瞧,骂街的话都成军事术语了!
展开剩余75%不仅是欧阳修、司马光,北宋的薛居正编《旧五代史》要写,清朝的吴任臣编《十国春秋》也要写,这两样一本是正史,另一本是准正史。要知道,清朝的文字狱吓得文人缩头,唯独这“贼王八”三字竟漏网而出,你说奇也不奇?
列位看官可能要问:这史官为啥跟一个绰号过不去?而且四个朝代的史官就跟约好了一样,偏把这骂人的话往史书里塞。要老朽说啊,这些文人肚子里也憋着坏水:你王建不是当皇帝了吗?偏要把你当年那点破事都抖搂出来!
再说这“贼王八”三个字,那可真是取名取出水平来了。“贼”字,说的是他干的那些缺德事:杀牛——唐朝要判一年半徒刑;偷驴——要流放三千里;贩私盐——直接砍头!你说说,这可不是贼骨头是啥?
"王八"就更绝了!既说他像王八一样死缠烂打(围成都就是明证),又暗骂他“忘八”——把古时候人人都得具备的八种德行——孝悌忠信礼义廉耻——全部忘光!或许当年取这名字的人根本想不到,王建后来还把它当“奖章”了——据《十国春秋》载:建抚掌曰“王八终作天子矣!”看看,这脸皮赛过城墙,真算得上个人物!
有的看官要撇嘴了:千古帝王就他一个挨骂的?听说还有啥“屠王”“淫王”,那不更狠吗?说得好!咱们就来列一个《中国帝王十大绰号名单》,聚焦正史所载名、形象鲜活度和历史趣味性:
先说金国的完颜亮,这个家伙确实不是东西:公元1149年杀了皇帝自己上位,把自家亲戚杀了一百多口。更缺德的是,见着堂嫂、弟媳长得漂亮,就往宫里拽,逼得堂兄的媳妇跳了湖。元朝人修《金史》时,气得直接送给他“屠王”“淫王”两个绰号。
可是,这两个绰号比起“贼王八”可就差远了!为啥?
第一是见不得光。金国那时候不让老百姓乱说话,这两个绰号只能在宫里偷偷传,直到元朝才见天日。哪像“贼王八”,当年就骂得满大街都知道。
第二是不生动。“屠”“淫”就是两个字的评价,哪像“贼王八”又是说事又是骂人,跟说相声似的。
第三是太严肃。元朝史官写的时候咬牙切齿,哪像欧阳修他们,写着写着可能自己都乐了。
再说其他皇帝的外号:刘邦叫“赤帝子”,带着神棍味;拓跋焘叫“佛狸”,透着胡风(要理解还得懂“外语”);杨广叫“阿��”,宫廷脂粉味太重;李克用的“独眼龙”、石虎的“大虫”,虽然也凶悍,却少了几分市井鲜活。
北齐高纬的“无愁天子”还有点意思:都要亡国了还谱曲唱歌,确实够荒唐。可比起“贼王八”的鲜活生动,还是差了点火候。
列位看官,这一番比划之后,王建的“贼王八”地位突出来没?既有犯罪实录(屠牛盗驴贩私盐),又含生物特性(死缠烂打),更兼道德审判(忘八无耻),三昧真火炼成千古第一帝号!
其实,“贼王八”这三个字也是五代十国的一个缩影。那年头礼崩乐坏,不要脸的反而能成功。王建从地痞流氓到开国皇帝,正好说明这个道理。估计欧阳修这些文人一边写一边也在冷笑:看看吧,这世道,流氓都能当皇上!
最逗的是王建自己还真不介意。他当上皇帝后,以前一起偷驴的哥们来找他要官做。你猜怎么着?这老小子在龙椅上哈哈大笑:“咋的?朕的尚方宝剑还砍不动驴肉了?”你听听,这流氓习气老了都没改!
所以,这“贼王八”的绰号能流传千年,不是没道理的。它既是骂人的话,又是个活生生的故事,更是那个荒唐时代的见证。那些正儿八经的帝王封号没人记得,偏偏这个骂人的绰号永世流传,你说可乐不可乐?
正是:
史书千卷说帝王,唯有王八美名扬。
完颜虽凶藏深宫,怎及市井骂声长。
欲知王八皇帝还有何最配资炒股股票,且听下回分解。
发布于:四川省51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